丢到海里一年就能降解?中国的新型“可消失塑料”只是花架子?
发表时间: 2025-01-08 03:04:26 作者: 常见问题
过去五年的时间中,我国的外卖行业保持了高速的强劲增长。2017年我国的外卖产业规模仅仅只有3012亿元,而在2021年这一个数字就已超越了一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35%。
而随着实体餐饮行业的逐渐走衰,外卖产业还在经历了新一轮的蓬勃发展。但是与此同时,这也代表着中国的塑料污染正在呈几何增长。
毕竟你的外卖打包袋是塑料做的,你的餐具袋子是塑料做的,甚至就连你使用的筷子和勺子甚至都可能会是塑料做的。似乎无论是现代社会的任何一个方面有所发展,环境压力便如影随形。那么如此之高的塑料污染,我们有办法解决吗?
其实早在2016年,法国就一次发放了400万只可降解塑料袋,但时至今日,法国仍然没能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我国的新型“可消失塑料”和法国的比起来如何?是否同样是花架子经看不经用呢?
事实上在今天,“可消失塑料”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东西了。“可消失塑料”的主要材料是聚乳酸,这种东西看起来晶莹透亮,并且呈现出颗粒状,看起来就像是白米粒一样。当然了,普通的塑料颗粒看起来也是一样的。
但是聚乳酸却能做到“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甚至可以说如果大规模使用聚乳酸代替塑料,那么我们就能够从源头上切断白色污染。
聚乳酸事实上就是一种绿色塑料,其主要取自玉米,木薯和纤维素,而在一定的化工工艺之下聚乳酸就能够被转化为树脂原材料。树脂想必很多人都见过吧,从某一些程度上来说树脂的确是有可能能够代替塑料的。
但是树脂不同于塑料,其本质上属于生物质,所以只要将其埋入土壤中,短则数月多则几年,树脂就能够被自然降解了。
其实聚乳酸和树脂的道理相同,这也就是所谓的“可消失塑料”的核心逻辑。甚至聚乳酸的降解速度更快,如果扔进大海里最多一年也就自然降解了。
1913年,法国科学家首次搞出来了聚乳酸,但是因为当时聚乳酸的产量过低所以没什么实际使用价值。1932年,美国的杜邦公司通过更加廉价的方式发现了聚乳酸,但是他们想要的是更具耐久性的材料,所以聚乳酸再次被放弃。
直到1962年,美国医学界发现聚乳酸制作的缝合线能够被人们的身体吸收,这也就是所谓的“肉线”,此后聚乳酸便成为了现代医学界的常客。但是有关聚乳酸在代替塑料上的应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完全的空白。
不过在今天,聚乳酸代替塑料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闻了。2016年,法国政府就向巴黎的商家免费发放了400万只“生态环保塑料袋”,这个所谓的“生态环保塑料袋”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聚乳酸“塑料袋”,法国政府声称这种“塑料袋”的原材料主要取自土豆和玉米。
当时很多人认为塑料袋马上就要在法国消失了,然而事实上今天的巴黎依然没有摆脱白色污染的威胁。这主要有着两重原因,一种原因是当时的“环保塑料袋”实在是过于轻薄了,只要在里面放稍微重一些的东西就很容易会造成撕裂。
另一方面则还是老问题,聚乳酸的产量太低了,导致“环保塑料袋”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过高,商家的购买成本也过高。
“一定要做好产业化”,这是中国“聚乳酸之父”陈学思对中国聚乳酸的一句评价。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为了尽快筹集发展现代工业化的第一笔款项,曾经承接了大量的海外“洋垃圾”,事实上这条路至今依然还是很多非洲国家的“生财之道”。
而“洋垃圾”对自然环境的危害非常高,其中又尤其以塑料最为难缠,我国沿海很多的河流甚至因此变成了“黑河”。
当时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博士的陈学思在报纸上看到了相关的新闻,不由得感到痛心疾首。此后他便决心为祖国彻底铲平“白色污染”,1999年陈学思学成归国并且加入了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而当时浙江省海正集团的董事长白骅正在寻求和国内研究机构的合作,目的是搞出来这个“可消失塑料”。陈学思和白骅可谓是一拍即合,2000年之后陈学思便开始一门心思的研究聚乳酸,这一研究就研究到了今天。
2000年的时候,国内的丙交酯一公斤售价1万块钱,因为当时我国的丙交酯全部依赖于进口。但是当陈学思团队开始研究丙交酯的时候,中国的丙交酯实现了国产化,其售价迅速被打到了每公斤15元!
而丙交酯也只是陈学思团队研究聚乳酸塑料的第一步,这样的一个过程无疑是艰苦的,就像是当初的法国人一样,很多投资者不认为产量如此低的聚乳酸存在什么投资价值。陈学思团队就这么东拼西凑的建立了全国第一条聚乳酸生产线吨,这一个数字依然很低。
只不过从我国的塑料使用方面来看,大家认为要年产多少才能够完全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