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汽车竟然有三分之一是塑料!
发表时间: 2024-10-25 04:59:17 作者: 华体育app最新版-OPP胶带
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塑料的应用愈发广泛,不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甚至发射到太空里的宇宙飞船、空间站,都能看到塑料的影子。
汽车作为人类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自然也是塑料应用的先驱。如今在汽车行业,塑料代替昂贵的金属材料慢慢的变成了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强度的工程塑料不但降低零部件加工、装配及维修费用,还使汽车更轻量化、节能和环保。
根据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是最重要的汽车轻质材料。它不仅可减轻零部件约40%的质量,而且还可以使采购成本降低40%左右。
目前,汽车平均塑料用量将可能达到500kg/辆以上,约占整车用料的1/3以上。
因此近年来塑料在汽车中的用量也迅速上升,成为汽车制造的“新宠儿”。汽车常用的塑料有:
PP汽车零部件主要品种有:保险杠、仪表板、门内饰板、空调器零部件、蓄电池外壳、冷却风扇、方向盘,其中前五种占全车PP用量的一半以上。
PA大多数都用在汽车发动机与发动机周边零部件,主要品种有GFPA6、GFPA66、增强阻燃PA6等产品。除了发动机零件,增强尼龙还可用于汽车的别的机械零件,如机油滤清器、雨刮器、散热器格栅等。
在汽车制造领域,PBT大范围的使用在生产汽车零部件,如保险杠、化油器组件、挡泥板、扰流板、火花塞端子板、燃油供给系统零件、仪表板、汽车点火器、加速器和离合器踏板等。
PBT与增强PA、PC、POM在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很激烈。PA易吸水,PC的耐热性和耐药性不如PBT。在汽车应用接管方面,由于PBT的耐吸水性优于PA,将逐渐取代PA。
汽车工业是聚甲醛材料最大的潜在市场。POM具有重量轻、硬度高、耐磨、抗蠕变、耐非物理性腐蚀等优点。很适合制造汽车泵、化油器零件、输油管道、动力阀、万向节轴承、电机齿轮、曲柄、手柄、仪表板、车窗升降装置、电气开关、安全带扣等。尤其是滑块等耐磨件是改性POM的强项。这些零件基本上没有金属磨损,减少了润滑油的用量。
通过对HDPE和低密度聚乙烯树脂的接枝改性和填充增韧改性,能够获得拥有非常良好的柔韧性、耐候性和涂装性能的系列改性PE合金材料。主要是采用吹塑方法生产燃油箱、通风管、导流板和各类储罐等。
近几年PE在汽车上的用量基本没增加,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汽车轻量化的发展的新趋势促进了燃油箱的塑料化。欧洲汽车上正式采用塑料燃油箱,其主要材料为高分子量高密度聚乙烯。
改性PC大多数都用在汽车零部件如外饰件、内饰件、仪表板周围零件、防冻板、门把手、负流板、支架、转向柱护套、装饰板、空调系统零件、车灯零件等。
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根据制备方法不一样可分为POE、TPO、TPV三种,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TPO)是由软链段(大于20%)的橡胶和硬链段的聚烯烃构成的共混物。
大多数都用在制作垫板、方向盘、软管。在汽车外装件中,大多数都用在保险杠、散热器、底盘、车身外板、车轮护罩、活动车顶及其他保护胶条、挡风胶条等。在内饰件中,主要用于仪表板和内饰板蒙皮、安全气囊外皮层材料等。
ABS 是一种无定形材料,为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综合了丙烯腈(耐热性、耐化学性、高刚度)、丁二烯(坚韧)、苯乙烯(良好加工性、染色性好耐气候性差、易氧化)三种单体的优良性能。
ABS在内外饰部件上主要使用在于采用喷漆、电镀、水转印、IMD等工艺的装饰件,例如喷漆装饰条、电镀亮条、电镀格栅、电镀标牌、后视镜外壳等。
同时因其尺寸稳定性特别是高温稳定性较好,所以也被用于组合仪表罩、转向柱护罩、门护板中部嵌板、开关按钮、出风口面板等。吹塑级的ABS还能够适用于扰流板。
河北再美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食品级再生高密度聚乙烯(RHDPE)塑料颗粒研发与生产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
日使用废塑料300吨,已覆盖京津冀地区废旧小中空回收市场,构建了覆盖一亿人口的完善的再生塑料生态圈。
再美投资1.2亿元建设了占地40200平方米的数字化智慧工厂,拥有15条国际先进的破碎、清洗、造粒生产线,获评AAA级信用企业。
再美设有独立的高分子材料研究中心,10余位一级高分子技术人员组成开发团队,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横向交流合作,拥有40余项专利技术。
再美生产的RHDPE塑料颗粒可满足食品级应用标准,在吹塑制品上的含量高达40%以上,已获得ISO三标管理体系、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和GRS全球回收标准等一系列相关认证。
再美年产RHDPE塑料颗粒100000吨,年产值57500万元,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吹壶、吹膜、吹塑、拔管、拉丝等领域。
再美积极探索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新模式,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了废旧HDPE塑料制品从回收、造粒到再利用的全产业链。
目前再美定州工厂日使用废塑料300吨,已覆盖京津冀地区废旧小中空回收市场,构建了覆盖一亿人口的完善的再生塑料生态圈。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